21 Apr 2011, 11:21 UTC

4月28日会去国家会议中心,应邀参加QQ浏览器2.0战略发布会,要有同去的可以聊聊产品啥的。

4月28日会去国家会议中心,应邀参加QQ浏览器2.0战略发布会,要有同去的可以聊聊产品啥的。

21 Apr 2011, 11:15 UTC

移动或移不动的互联网

我Blog的副标题是:移动或移不动的互联网,其实这个标题在之前叫“移动或不移动的互联网”,两个字顺序的不同代表我最近2年心态的变化:

  • 2年多前,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,那时候大环境还在SP的阴影下,很多互联网产品只考虑PC用户,觉得:手机上的客户端/WAP等产品是SP用来骗钱用的、iPhone是用来装B的等等,那个时候传统互联网是不会移动的。
  • 2年多后,越来越多的热门互联网产品开始移动,彩版、手机版、WAP2.0还是最新的HTML5的怎么叫都好,反正手机要能用,如果你的产品没有iOS或Android版,那你又OUT了,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只有没法移、移不动的才不移动。

最近被各种人泼冷水,至亲好友、同事、网友等等,反正是各种不看好吧,我只能说就跟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,一样有那么多脏水泼在搜索、电子商务、OICQ上,那又怎么?一样成就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。

我相信现在只有移不动的互联网,没有不移动的互联网,我比两年前更信仰移动互联网,要坚持下去。

p.s.前两天又手贱,用svn sw方式更新了wordpress的代码,发现各种报错,结果不得以只好重装了一遍,还好数据库和文件还在,顺便换了几个主题,最后选了P2这个主题,很清爽。

21 Apr 2011, 06:19 UTC

换了个主题,试试看

换了个主题,试试看

15 Apr 2011, 02:36 UTC

私人:《大唐双龙传》读后感,立义不高的作文

“立义不高”是我中学语文老师的原话,那会我还看金庸的小说呢,曾经在某篇作文里引用了《神雕侠侣》的情节和价值观,被语文老师说引用武侠小说内容作文立义就不高了,当时还小,深以为自己错的很厉害,现在想想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,小说能让人认同总有它的道理。 最近又在看《大唐双龙传》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看一遍,已经是第五遍了,除第一次还是大学时图书馆看的纸版书外,其他几次都是电子版,分别是电脑、Palm Treo 650、iPhone和Nexus S,最近这次距第一次已然10年了。 扯远了,其实想说的是每次看都在不同年代、心境下,每次看完得到的都不同。 这次还没看完,但有个感觉越来越强烈,如果把自己放在小说描绘的隋唐争霸的世界观里,无论如何要去跟寇仲,因为他不屈居权势下、审时度势、有头脑有思想、很上进,做他的手下应该是有前途的,当然心里也向往徐子陵的自由自在、不图名利。 要是让我的中学语文老师看我的blog,他一定既认为这篇立义不高,又觉得写的太短字数不够,还没写出真情实感,但对我自己足够了,毕竟网志是写给自己看的。

11 Apr 2011, 14:25 UTC

存档:社区用户的ID、username、昵称等设置

最近泡知乎去了,邀请码真没有,还是去别的地方要吧。

今天回了几个问题,把在知乎回的最长的内容贴出来,姑且算是存档吧。

-——————–华丽的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问题:Login name、ID、username、昵称,这些东西在社区体系内应该如何设置?(原文链接:http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94426)

描述:一个用户进入社区,目前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命名系统。登录名是邮箱,或者是手机号,有的也支持唯一 ID。进入社区,要给自己起一个名字,ID 或者 username。但是,为了便于朋友辨识,又可以起一个允许重名的昵称。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,谁有比较清楚的思路,可以让中文用户简单地完成注册、起名这件事?

我的回答:

  • 社区的用户系统里需要唯一标识(ID),不管是手机号还是邮箱,为了辨别唯一的用户身份,移动应用可以使用IMEI或手机号(能自动获取更好),WEB应用可以用Email(多数需要再验证),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可不需密码。
  • 昵称可以有,要去对应唯一标识,但不应该唯一化,就跟身份证上的名字一样,可以有很多人都叫张三,但不能你叫张三后别人只能叫张四,个性化的内容可以体现在昵称上,作为真实性、唯一性的补充可以进行认证,就像新浪微博那种。
  • username是比较传统的做法,也是现在比较折衷的方法,在没有手机号或邮件验证的条件下,可以用唯一的username来标识用户,但必须配以密码来保护,可直接忽略昵称,让username负担起昵称和唯一标识的作用,但往往不受用户待见,而且安全性可能不高。
  • 数字序号是比较特殊的唯一标识,可以根据用户自动分配,类似于身份证号,用户注册后系统自动分配;也可以是让用户选择,比如腾讯的收费QQ号,这种应该归为特殊的数字username。
  • 社区对ID、昵称等的设置,不管是让用户一步步填的,还是注册时一次性全部填的,还得看社区的定位,比如熟人社区用手机号加真实姓名,网友间网络用Email及网名(可找方法认证),纯生人社区用username且尽量不考虑现实好友和联系关联性。
  • 中文环境下,可以尝试中文昵称做Login Name的方式,可配密码,然后再按社区的定位来让用户补充其他ID相关的资料,比如手机号和Email等。
  • OPENID、微博帐号和QQ等帐号开放方式,可依赖原有网络环境,如果正好是原有网络的扩展就正合用,否则还得花时间去解释这么做对用户的好处等等。

17 Nov 2010, 01:01 UTC

测试手机发文

用黑莓试试发文

08 Oct 2010, 09:04 UTC

十月底杭州见,UCD年会2010

这个月底,在杭州,第二届UCD年会又要开了,今年的主题是“全民体验”,据小道消息透露业界主要精英都会云集于本届年会,而且嘉宾绝对够份量,又在杭州,真是令人遐(瞎)想呀。 我上届就没能参加,对本届UCD盛会还是非常向往的,只不过这时间紧、任务重的时候,暂时还没把老板绕过去,10月底去不去得了对我自己来说又是个很大的悬念了~ 转发下来自白鸦的消息: “UCD年会”由UCDChina组织,内容围绕互联网产品设计。 2009年11月,UCDChina联合广州美术学院组织了第一届“UCD年会”,反响甚好;2010年10月30日,我们将把第二届“UCD年会”安排在美丽的杭州。众多国内产品设计界草根精英将齐聚一趟,共同探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话题。 诚邀你的光临。 时间:2010.10.30 地点:浙江大学 紫金港校区 主题:全民体验 预计规模:450人以上 详细介绍及日程安排:http://ucdchina.com/club/2010/ (购票窗口已经小范围打开,参加过书友会的同学请联系当地书友会组织者

06 Apr 2010, 15:31 UTC

肯德基这次要火,KFC全家桶半价假券门

标题真绕口,今天亲身经历了一次网络门事件,我也赶了一会时髦~ 今天下午好多同事的邮箱都收到了电子版KFC全家桶的优惠券,原价64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,酷毙了。当时我还想肯德基的营销够牛的,这种活动都敢策划,是哪个广告公司的点子?与麦当劳的5元鸡翅加任何优惠券还打折的影响力有一拼。 今天下班不太晚才8点半,冲着32的优惠(对,这种便宜我想感受一下),来到家边上的肯德基,这里明显比平时火爆,不时有络绎不绝的男男女女进出,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打印的优惠券。 进去一问,店员直接指向墙上一张纸“这个券我们不收,这是某网站恶搞的”,我当时一个汗,看了一下那张纸上写“特别秒杀第二批、第三批活动取消,更多优惠信息见肯德基优惠网”,落款“4月6日”,好像还是今天刚贴上去的。顿时有一种被玩了的感觉,看到不少人来问这个优惠券的事情,好多人专程就是来买全家桶的,结果大失所望。 如果这是KFC的营销策划,应该已经很成功了,最起码像我这样被诓过去的人不少,理论上应该有50%的人会继续选择KFC其他商品,后边再来个事件营销,KFC且得出名一段时间呢。如果不是,反正百胜也不是特别在乎肯德基这个品牌,如果真的在乎不是应该有多少收多少吗? 另外,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,遇到便宜事一定要Google一下,没准就能直接辨别真伪了。 p.s.顺便试试这几个词的效果,看看明天这个页面能排到第几。

04 Apr 2010, 16:43 UTC

WAP产品设计:删除确认不能少

引:删除操作要不要再次确认?在WEB设计里,这个问题其实以前很多设计大拿都写过,也有些优化方法,真是各有各的好处。 今天要说的是在WAP产品设计中的状况,前一阵改版站内消息的时候,有一类操作是清空所有消息和删除单条消息,操作比较危险,但其实以前并没仔细考虑过,造成了部分用户的质疑。 状况是这样,我沿用了旧版站内消息的设计:删除/清空不确认直接操作,相信用户已经习惯这种方式,其实旧版就有问题,只不过原来的操作入口不在手机首屏显示,反馈的用户比较少而已。新版里这些操作的链接被往上提了一点,站内信少的用户会在首屏看到这个链接,且有误操作的情况出现。 解决的办法是速度增加了删除/清空的操作确认,用户再次确认才可以完成操作,另外还把这些危险操作用分割线与正常操作区分开,减少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,最近用户使用中这类问题就少了很多。 以前曾在Google Reader分享过一个确认页设计的系列,如果重新看一遍可能就会避免这次失误~

  1. 确认页设计(confirmation alert)(一)——使用的时机
  2. 确认页设计(confirmation alert)(二)——形式的抉择
  3. 确认页设计(confirmation alert)(三)——一些注意事项

p.s.这个系列主要是工作中项目的一些教训和经验,能写的我就写,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。

12 Mar 2010, 16:52 UTC

产品团队管理,确实是个问题

今天看了纯银的《产品团队管理经验一枚》,深有同感,同样是转型产品设计,同样是从无到有,还有不少相同的就不一一列举了。 也许N年以后到我离开现在的公司,也可以很好的总结一下管理团队的经验,更多是写给自己,没准节选一些放在Blog上吧。